拿什么领跑网购终端物流?-大众搬场
30岁的白领魏丽娜最讨厌的事情,就是等收快递。
魏丽娜是一名执业律师,平时工作很忙,是个“空中飞人”。往往有的时候,刚刚猛逛网店下单之后,临时被派遣出差,就飞走了,而最让她牵挂的就是自己那些还在路上的快递。
她告诉记者,她碰到过最不巧的一次是之前委托帮忙代收快递的同事也因有外务出差。快递员一周内先后送了3次都找不到人签收,就打电话给她。最后魏丽娜实在不好意思了,就对快递说,你自己签个名吧。
“那个快递员最后把东西寄存在了他那儿几天。我出差回来还是顺利拿到了东西,非常激动,是碰上了热心肠的快递员,所以给了他10元钱服务费,但是人家最后说什么也不要。”于是魏丽娜经常为自己出差和网购的事儿头疼。碰到这种事儿的远不止她一个人,而是很多网购达人经常面对的问题。
魏丽娜说,从去年年底发现,自己不再为收快递发愁了。因为在终端市场,一种自提模式正在兴起。
末端“诸侯争霸”
魏丽娜所说的新模式就是来自末端的自提服务。目前由电商自建自提、快递自建自提和第三方平台,以及一些物业及终端代理点,构成了末端的“战国时代”。
服务谋新
2年前,一个想法在罗良俊脑海中油然而生:现在的网购市场,购买和付款都不是问题,配送也不是问题,而最后一个环节——收货却是个很头疼的环节。能不能开辟一种比较好的模式,把社会上的终端资源和物流公司、电商末端方便地连接起来。既让这些公司节省成本,又能方便消费者收货。
于是,2011年年初,罗良俊创建了第三方收货平台——收货宝。“国内整个电商末端这个环节市场还是非常大的。如果有10%的人有这种需求,这个市场也是值得做的。”
需求就是市场。罗良俊认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挑选快递公司,都有很多选择,然而网购的收货环节选择却很少,基本是本人或者朋友代收。从这个问题出发,在总结国际上的一些经验模式后,他决定采用一种新的模式——将消费者身边的零售终端整合起来,为网购用户提供包裹代签收的服务。收货宝通过与广泛分布在社区的零售终端合作,整合零散的社会资源,为网购用户提供代签收包裹的服务。收货宝的线下网点包括便利店、洗衣店、咖啡厅等。由这些网点出场地和人员,由收货宝提供服务平台和导流作用,共同完成末端自提服务。
现任收货宝运营总监的罗良俊向记者介绍说:“收货宝本身不做投入,只是嫁接一个增值服务。”
目前,收货宝北京的合作网点已经有2000家,上海近1000家,今后还将在广州等地布点。在他看来,只要能成功完成网点布局,在控制好成本的基础上,吸引消费者,然后与合作网点分成,收货宝要实现赢利并不难。
收货宝已经先后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天猫商城和淘宝网提供服务网点——天猫服务站合作,以及与顺丰速运合作,在北京为顺丰提供创新的“便利店收件与寄件”和自提服务。
多维“修道”
然而,在庞大的终端市场,以收货宝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仅仅是鏖战终端的一个代表。
罗良俊向记者介绍说,近几年,随着终端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强,各大电商和快递企业也纷纷瞄准终端。电商方面,京东先设立地铁自提点,后与便利店合作自提,亚马逊中国已经与连锁便利店全家达成合作,在上海推出包裹自提服务等很多电商企业末端“潜修”;快递方面,也有国内快递企业顺丰、申通、圆通等纷纷投身终端竞赛。
在终端京东商城曾于2012年年初最早开通北京市地铁自提点,但最终地铁自提服务并没有成为打开终端配送的金钥匙。仅运营半年时间,就宣布关闭。分析人士指出,城市通行中地铁是主要方式之一,虽然京东通过地铁扩点,选择和地铁公司合作,最初着眼点非常好。但地铁自提之所以发展的不好,原因很多,包括地铁自提点空间狭小,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地用于包裹的存放和领取,且地铁所处地段租金非常高,使得地铁自提成本奇高,最终只好以关闭告终。
在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看来:“地铁自提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大家每天回家交通工具不一样,时间会不同变化,交通工具的变化,会造成包裹积压,不能贴近客户需求。而将自提点放到社区和学校,贴近消费者区域是最方便的。”
而这正好切合了罗良俊最初的设想:“我们是针
对社区便利店,本身是为社区用户提供
商品销售和服务的。我们线上主要与电
商合作,通过自主开发的代收货管理系
统,将线上、线下衔接起来。”
谈及与电商和快递自建自提点的
不同,罗良俊提到:“无论是京东、亚马
逊等电商企业,还是顺丰等快递企业,
他们做的自提服务更多的是从成本控
制的角度出发,是对其原有服务的终端
延伸,不是服务的扩展。”
在他看来,自提服务本身不创造价
值,因此如果电商和快递企业来做,为
自身提升服务、降低成本还是有可能
的,但是要创造新的业务价值很难。尤其是一些企业为发展末端,还租了门面,还需要系统完成一些业务的同步等工作,门面和人力成本很高,系统维护和管理投入也非常大。“本身货物自取带来的效益低于这个成本,就很难做到效益最优。”
对快递公司和电商来说,最麻烦的是代收、自提网点密度和集中度不够。如果要最大程度方便消费者就近收件取件,需要跟很多经营主体洽谈合作。
电商企业的一位负责人关先生就表示:“一些电商企业如果去和小的连锁零售店谈合作,风险就会很大,且管理难度比较大。收货宝把电商想要规避的风险,通过平台给弱化了。收货宝整合的是最贴近消费者的零散社会资源,数量庞大,社区周边的便利店和中小商户只需具备固定场地和储货空间即可加入。这种模式,成本投入相对较低,而且相对于电商企业自己合作的网点,作为公共的第三方平台,收货宝的网点利用率也会高许多。如果运作良好,这张网无疑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联姻探索
快递企业直接与便利店合作,能不能合作成功,与双方合作之间的商业交换和利益分配有很大关系。
作为快递与便利店“联姻”的模式,圆通速递和四川舞东风超市最早结盟。从2011年8月起,就尝试在舞东风的三家门店进行快件代存代取试点。但利润分配没谈妥,一直拖到2012年6月份才开始运行。而目前仅有1家还在开展快递业务,只做快件代收。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模式是没问题的,一开始在做的时候和对方谈好价格,是按单来走还是按货的价格来走。但是后面运营起来,发现成本会很高。在合作过程中才发现不是想像中的双赢那么简单,双方存在磨合问题,可能会做不下去。”“分配格局决定合作能否成功,要给便利店一个比较大的利益诱导。实际上中国整个快递价格体系,又不支撑这个利益倾斜,这就会存在一个矛盾。”徐勇表示。
而收货宝是如何依托社区营生的小店,将自己与上下游对接,甚至不费气力也能分到一杯羹?
罗良俊解释说,收货宝提供的服务除了可以惠及网购用户,还能实现与合作网点、电商网站和物流的多方共赢。收货宝带给合作网点的好处是可以吸引用户通过取快递经常光顾自己的店,带给电商网站的好处是可以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增添一下“第三方代收货”或“送至代收点”的选项,而带给快递物流的好处则能大大提高快递送货的效率。“我们还在探索合适的成长方向,这个市场很大,有很多将来可以去切入、去赢利的点。这张网,连接了线上消费者和最贴近他们生活的线下网点,有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去做,不仅仅是收发件。”
收货宝在消费者、快递公司、合作网点、电商网站几者之间,担当服务者和沟通者。它需要提供一个完善便捷的支持系统,还需要从多个方向进行渠道扩张,并且要保证各方的利益诉求。
然而在终端这个市场上,竞争者众多,就会出现有人“吃肉”,有人“喝汤”。
网络决定成败
为应对快递涨价、节假日快递半休、快递送货时间与买家不对接等问题,包括社区代收货在内的自提业务,成为破解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案。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曾提出,邮政部门将鼓励快递企业试行社区便利店、物流配送站提供快递收寄、投递服务。
然而,在整个自提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解决企业在自提方面的投入问题,以及与便利店合作中的问题。是否可以达成一致的利益分配,从而迅速扩大网点作为末端支撑,成为决定自提模式成败的“胜负手”。“自提点模式在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已经相当成熟,国外便利店及其他网点非商品的服务提供,增值服务占40%~60%。”这一点在罗良俊看来国内本土很少提供非商品的增值服务。在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便利店密集分布的地区,这套模式早已非常成熟。比如知名的便利店7-11就承接了电商企业物流配送的工作。其在台湾地区的几千家店铺都在“自提”之列,遍布台湾的大街小巷,7-11早已经成为当地网购配送的主要渠道。但在国内,真正在便利店完成的情况还很少。
在中国便利店以及社区资源网点比较分散,每个便利店或社区连锁店拥有的网点不是很多。若是电商跟多家店合作又比较麻烦,后台整理难度比较大。如果要真正不影响用户体验,这些网点的地理分布形态,必须能够与收货地址的分布形态高度匹配,这就要求便利店和零售网点在数量和密度上都非常高。
而且,一些客流大、销售好的门店未必被选择作为自提门店,而相对客流少、销售不是很好的门店则被选作自提的门店。整合零散的社会资源,一般人都认为网点管理是个难题。
事实上,一些地区的便利店密集程度差很多。某些区域便利店本来就少,要在其中选择管理规范、且密度分布够广的便利连锁店与之合作,难度更高。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便利店面积不大,存放包裹的空间受限,其收件、配送的周转要很高,需要找准自己的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相契合的零售企业。”
在国外便利店往往将代收货之类的作为一项重要的增值服务,并且在代收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设计和考量。而中国目前国内便利店业务构成,经营范围、服务标准也不同,管理细节、流程、门面的布置也不同。如便利店作为末端自提点,这个过程是对中国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物流模式和商业系统的一种重新调整。
徐勇认为:“无论哪种方式,最主要的都是把成本降下来,如果挣的钱,正好是快递员所挣的钱,这就产生冲突了,没有什么市场。”他还提到,目前国内自提市场刚刚起步,还没到争得你死我活的地步,各种力量都有机会。而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彼此,而是人们的网购习惯,是否更快的接受自提这种方式。
魏丽娜是一名执业律师,平时工作很忙,是个“空中飞人”。往往有的时候,刚刚猛逛网店下单之后,临时被派遣出差,就飞走了,而最让她牵挂的就是自己那些还在路上的快递。
她告诉记者,她碰到过最不巧的一次是之前委托帮忙代收快递的同事也因有外务出差。快递员一周内先后送了3次都找不到人签收,就打电话给她。最后魏丽娜实在不好意思了,就对快递说,你自己签个名吧。
“那个快递员最后把东西寄存在了他那儿几天。我出差回来还是顺利拿到了东西,非常激动,是碰上了热心肠的快递员,所以给了他10元钱服务费,但是人家最后说什么也不要。”于是魏丽娜经常为自己出差和网购的事儿头疼。碰到这种事儿的远不止她一个人,而是很多网购达人经常面对的问题。
魏丽娜说,从去年年底发现,自己不再为收快递发愁了。因为在终端市场,一种自提模式正在兴起。
末端“诸侯争霸”
魏丽娜所说的新模式就是来自末端的自提服务。目前由电商自建自提、快递自建自提和第三方平台,以及一些物业及终端代理点,构成了末端的“战国时代”。
服务谋新
2年前,一个想法在罗良俊脑海中油然而生:现在的网购市场,购买和付款都不是问题,配送也不是问题,而最后一个环节——收货却是个很头疼的环节。能不能开辟一种比较好的模式,把社会上的终端资源和物流公司、电商末端方便地连接起来。既让这些公司节省成本,又能方便消费者收货。
于是,2011年年初,罗良俊创建了第三方收货平台——收货宝。“国内整个电商末端这个环节市场还是非常大的。如果有10%的人有这种需求,这个市场也是值得做的。”
需求就是市场。罗良俊认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挑选快递公司,都有很多选择,然而网购的收货环节选择却很少,基本是本人或者朋友代收。从这个问题出发,在总结国际上的一些经验模式后,他决定采用一种新的模式——将消费者身边的零售终端整合起来,为网购用户提供包裹代签收的服务。收货宝通过与广泛分布在社区的零售终端合作,整合零散的社会资源,为网购用户提供代签收包裹的服务。收货宝的线下网点包括便利店、洗衣店、咖啡厅等。由这些网点出场地和人员,由收货宝提供服务平台和导流作用,共同完成末端自提服务。
现任收货宝运营总监的罗良俊向记者介绍说:“收货宝本身不做投入,只是嫁接一个增值服务。”
目前,收货宝北京的合作网点已经有2000家,上海近1000家,今后还将在广州等地布点。在他看来,只要能成功完成网点布局,在控制好成本的基础上,吸引消费者,然后与合作网点分成,收货宝要实现赢利并不难。
收货宝已经先后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天猫商城和淘宝网提供服务网点——天猫服务站合作,以及与顺丰速运合作,在北京为顺丰提供创新的“便利店收件与寄件”和自提服务。
多维“修道”
然而,在庞大的终端市场,以收货宝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仅仅是鏖战终端的一个代表。
罗良俊向记者介绍说,近几年,随着终端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强,各大电商和快递企业也纷纷瞄准终端。电商方面,京东先设立地铁自提点,后与便利店合作自提,亚马逊中国已经与连锁便利店全家达成合作,在上海推出包裹自提服务等很多电商企业末端“潜修”;快递方面,也有国内快递企业顺丰、申通、圆通等纷纷投身终端竞赛。
在终端京东商城曾于2012年年初最早开通北京市地铁自提点,但最终地铁自提服务并没有成为打开终端配送的金钥匙。仅运营半年时间,就宣布关闭。分析人士指出,城市通行中地铁是主要方式之一,虽然京东通过地铁扩点,选择和地铁公司合作,最初着眼点非常好。但地铁自提之所以发展的不好,原因很多,包括地铁自提点空间狭小,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地用于包裹的存放和领取,且地铁所处地段租金非常高,使得地铁自提成本奇高,最终只好以关闭告终。
在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看来:“地铁自提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大家每天回家交通工具不一样,时间会不同变化,交通工具的变化,会造成包裹积压,不能贴近客户需求。而将自提点放到社区和学校,贴近消费者区域是最方便的。”
而这正好切合了罗良俊最初的设想:“我们是针
对社区便利店,本身是为社区用户提供
商品销售和服务的。我们线上主要与电
商合作,通过自主开发的代收货管理系
统,将线上、线下衔接起来。”
谈及与电商和快递自建自提点的
不同,罗良俊提到:“无论是京东、亚马
逊等电商企业,还是顺丰等快递企业,
他们做的自提服务更多的是从成本控
制的角度出发,是对其原有服务的终端
延伸,不是服务的扩展。”
在他看来,自提服务本身不创造价
值,因此如果电商和快递企业来做,为
自身提升服务、降低成本还是有可能
的,但是要创造新的业务价值很难。尤其是一些企业为发展末端,还租了门面,还需要系统完成一些业务的同步等工作,门面和人力成本很高,系统维护和管理投入也非常大。“本身货物自取带来的效益低于这个成本,就很难做到效益最优。”
对快递公司和电商来说,最麻烦的是代收、自提网点密度和集中度不够。如果要最大程度方便消费者就近收件取件,需要跟很多经营主体洽谈合作。
电商企业的一位负责人关先生就表示:“一些电商企业如果去和小的连锁零售店谈合作,风险就会很大,且管理难度比较大。收货宝把电商想要规避的风险,通过平台给弱化了。收货宝整合的是最贴近消费者的零散社会资源,数量庞大,社区周边的便利店和中小商户只需具备固定场地和储货空间即可加入。这种模式,成本投入相对较低,而且相对于电商企业自己合作的网点,作为公共的第三方平台,收货宝的网点利用率也会高许多。如果运作良好,这张网无疑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联姻探索
快递企业直接与便利店合作,能不能合作成功,与双方合作之间的商业交换和利益分配有很大关系。
作为快递与便利店“联姻”的模式,圆通速递和四川舞东风超市最早结盟。从2011年8月起,就尝试在舞东风的三家门店进行快件代存代取试点。但利润分配没谈妥,一直拖到2012年6月份才开始运行。而目前仅有1家还在开展快递业务,只做快件代收。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模式是没问题的,一开始在做的时候和对方谈好价格,是按单来走还是按货的价格来走。但是后面运营起来,发现成本会很高。在合作过程中才发现不是想像中的双赢那么简单,双方存在磨合问题,可能会做不下去。”“分配格局决定合作能否成功,要给便利店一个比较大的利益诱导。实际上中国整个快递价格体系,又不支撑这个利益倾斜,这就会存在一个矛盾。”徐勇表示。
而收货宝是如何依托社区营生的小店,将自己与上下游对接,甚至不费气力也能分到一杯羹?
罗良俊解释说,收货宝提供的服务除了可以惠及网购用户,还能实现与合作网点、电商网站和物流的多方共赢。收货宝带给合作网点的好处是可以吸引用户通过取快递经常光顾自己的店,带给电商网站的好处是可以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增添一下“第三方代收货”或“送至代收点”的选项,而带给快递物流的好处则能大大提高快递送货的效率。“我们还在探索合适的成长方向,这个市场很大,有很多将来可以去切入、去赢利的点。这张网,连接了线上消费者和最贴近他们生活的线下网点,有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去做,不仅仅是收发件。”
收货宝在消费者、快递公司、合作网点、电商网站几者之间,担当服务者和沟通者。它需要提供一个完善便捷的支持系统,还需要从多个方向进行渠道扩张,并且要保证各方的利益诉求。
然而在终端这个市场上,竞争者众多,就会出现有人“吃肉”,有人“喝汤”。
网络决定成败
为应对快递涨价、节假日快递半休、快递送货时间与买家不对接等问题,包括社区代收货在内的自提业务,成为破解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案。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曾提出,邮政部门将鼓励快递企业试行社区便利店、物流配送站提供快递收寄、投递服务。
然而,在整个自提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解决企业在自提方面的投入问题,以及与便利店合作中的问题。是否可以达成一致的利益分配,从而迅速扩大网点作为末端支撑,成为决定自提模式成败的“胜负手”。“自提点模式在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已经相当成熟,国外便利店及其他网点非商品的服务提供,增值服务占40%~60%。”这一点在罗良俊看来国内本土很少提供非商品的增值服务。在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便利店密集分布的地区,这套模式早已非常成熟。比如知名的便利店7-11就承接了电商企业物流配送的工作。其在台湾地区的几千家店铺都在“自提”之列,遍布台湾的大街小巷,7-11早已经成为当地网购配送的主要渠道。但在国内,真正在便利店完成的情况还很少。
在中国便利店以及社区资源网点比较分散,每个便利店或社区连锁店拥有的网点不是很多。若是电商跟多家店合作又比较麻烦,后台整理难度比较大。如果要真正不影响用户体验,这些网点的地理分布形态,必须能够与收货地址的分布形态高度匹配,这就要求便利店和零售网点在数量和密度上都非常高。
而且,一些客流大、销售好的门店未必被选择作为自提门店,而相对客流少、销售不是很好的门店则被选作自提的门店。整合零散的社会资源,一般人都认为网点管理是个难题。
事实上,一些地区的便利店密集程度差很多。某些区域便利店本来就少,要在其中选择管理规范、且密度分布够广的便利连锁店与之合作,难度更高。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便利店面积不大,存放包裹的空间受限,其收件、配送的周转要很高,需要找准自己的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相契合的零售企业。”
在国外便利店往往将代收货之类的作为一项重要的增值服务,并且在代收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设计和考量。而中国目前国内便利店业务构成,经营范围、服务标准也不同,管理细节、流程、门面的布置也不同。如便利店作为末端自提点,这个过程是对中国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物流模式和商业系统的一种重新调整。
徐勇认为:“无论哪种方式,最主要的都是把成本降下来,如果挣的钱,正好是快递员所挣的钱,这就产生冲突了,没有什么市场。”他还提到,目前国内自提市场刚刚起步,还没到争得你死我活的地步,各种力量都有机会。而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彼此,而是人们的网购习惯,是否更快的接受自提这种方式。
上一篇:分析问题积极推动物流园区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篇:新希望刘永好:新希望布局冷链物流,或有上市可能
相关动态:
浏览次数: